摘要: 草书笔画简省,节奏感强,彼此之间缠连,若是力道轻浮,或者质感、内层动作不到位,极易产生油滑、俗腻之病。 如果笔法醇厚,字字完备、精细,运笔却不迅速,线条则会凝滞,犹如一个肥
草书笔画简省,节奏感强,彼此之间缠连,若是力道轻浮,或者质感、内层动作不到位,极易产生油滑、俗腻之病。
如果笔法醇厚,字字完备、精细,运笔却不迅速,线条则会凝滞,犹如一个肥厚的墨团,毫无美感,只有它们同时存在,才能写出“绝佳神品”,别看仅有2点,但是古往今来,将2点共同拿捏的人,并不算多。
除了王羲之、王献之、张旭、怀素等名家,元朝少数民族的书法家——康里巎巎,技艺也是炉火纯青,他出身蒙古族康里部,家世显赫,均是名臣,正因如此,他自小博览群书,受到汉文化熏陶。
同文人学士也友善往来,时常交流,丰富、开阔眼界和学识,由此造就良好修养,为其书法塑造基础,不仅悟性高,具备艺术敏感性,还勤奋练字,恪守古法。
陶宗仪《辍耕录》记载:“日写三万字”,三倍于松雪道人之“日书万字”,未尝以力倦而辍笔“,据说他每天练字,从未松懈,一日书写3万字。
从而练就稳固的控笔,以及迅疾之势,况且他以古法为宗,不仅掌握张旭、怀素、米芾等人的奔放感,以及“悬腕法”,还蕴含掌握的古朴、质朴之美,格调丰富而生动,字字劲圆毫雄、纯净洒脱。
正如《书史会要》所言:“正书师虞永兴,行草师钟太傅、王右军。笔画遒媚,转析圆劲”,近期北京故宫,展出一幅晚年神品,坚持练习30年而作,字字畅意遒和,饱含魏晋之风,堪称800年来“最美草书”。
它就是《草书柳宗元文》,抄录柳宗元诗词,赠送给好友,纵28.8厘米,横137.9厘米,悬腕运笔,以腕力书写,尖峰入纸后,逊色换为中锋,线条爽利干脆、飞动遒和,前后气脉衔接自然,极具动感和生命力。
123 4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