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大家书法 ,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

公众号:集字书法

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微信小程序:集字书法

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

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书法学习

厦门环岛路书法广场

0 2025-09-28 10:16:50

摘要:  在厦门环岛路的碧海金沙之间,一座以笔墨为魂的广场临海而立——厦门书法广场。作为全国首个以书法为主题的滨海景观广场,它于2006年底落成,全长约500米,占地面积达3万

在厦门环岛路的碧海金沙之间,一座以笔墨为魂的广场临海而立——厦门书法广场。

作为全国首个以书法为主题的滨海景观广场,它于2006年底落成,全长约500米,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。

广场以“书鹭岛胸怀,展大海豪情”为设计主题,将千年书法艺术与壮阔海天融为一体,成为环岛路由“绿”向“艺”升华的典范之作。

一、设计理念:天为纸,海为墨

广场紧扣“以天为纸,以海为墨”的构思,呈“凹”字形沿曾厝垵海岸线展开。

设计者巧妙利用山海格局,将自然石体作为书法载体,选用闽南花岗岩礁石肌理的石材,镌刻古今名家书法作品,使其如浪涛般散落于绿地沙滩之间。

为抵御滨海高盐环境,绿化选用耐盐碱、抗风树种,实现人文与生态的无缝交融。

二、空间布局:三片八区的人文画卷

广场依地形划分为三大功能片区,各具神韵:

1、“书”字静态区(东部)以文房四宝雕塑为点睛,设“遗墨拾芳”碑林长廊,展示王羲之、颜真卿等历代大家及厦门本土书法家的墨宝。

一尊“米颠拜石”雕塑再现宋代米芾痴石拜石的雅事,呼应闽南石雕传统。

2、“涛”字过渡区(中部)沙滩嵌入巨幅“涛”字,连接东西景观。

此处沙软潮平,游客可执木枝于沙上临摹,体验“书海同辉”的意趣。

3、“苑”字动态区(西部)以波浪形花架廊围合“以墨会友”广场,设书吧、描红互动区,定期举办笔会与篆刻工坊,成为书法爱好者的雅集圣地。

三、文化价值:公路上的艺术革命

厦门书法广场的诞生,标志着环岛路从交通干线向文化长廊的蜕变:

艺术普及:

广场汇集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各体经典,辅以“文房四宝知识廊”“书法典故墙”,让游客在漫步中读懂汉字演变史。

闽南基因:

雕塑由本地艺术家吴孙权、翁铭泉指导创作,将“穿西装戴斗笠”的中西合璧建筑美学(如厦门嘉庚风格)延伸至书法领域。

时代符号:

与环岛路上“一国两制”标语牌、马拉松雕塑群相呼应,共同构成厦门“山海艺境”的城市意象。

四、游览体验:临海听涛,俯仰皆诗

清晨至日暮,广场流转着不同的诗意:

潮汐为伴:

涨潮时,海浪轻拍石刻,墨迹似在波涛间浮动;退潮后,沙滩显露的“涛”字与远处金门岛遥相顾盼,暗喻两岸文化同源。

光影协奏:

黄昏时分,夕阳为碑文镀金,笔架廊的镂空结构投下斑驳竹影,宛如天然宣纸上的飞白。

人文脉络:

作为环岛路骑行经典路线(厦大白城→曾厝垵→书法广场→音乐广场)的中枢,它与毗邻的“鼓浪屿之波”五线谱雕塑、曾厝垵文艺渔村共谱鹭岛“山海艺术走廊”的华章。

结语

厦门书法广场,这座没有围墙的海上书院,以石为骨、以墨为魂、以海为韵。

它让书法从殿堂走入烟火,在潮起潮落间书写着一座城市的文明自觉——既是向传统的深情揖礼,亦是向世界的蔚蓝宣言。  来源:精选所见所闻

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,若侵权到您的权利,请联系 1170734538@qq.com 删除

栏目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