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当一位书法家决定在晚年撕碎自己赖以成名的笔墨范式——他不是疯了,就是要开宗立派。赵冷月便是这样一位惊世骇俗的觉醒者。从嘉兴神童到海上名家,从唐楷圣手到碑学
当一位书法家决定在晚年撕碎自己赖以成名的笔墨范式——他不是疯了,就是要开宗立派。赵冷月便是这样一位惊世骇俗的觉醒者。从嘉兴神童到海上名家,从唐楷圣手到碑学巨擘,他以六十高龄踏上访碑苦旅,用十年孤寂叩问书法本质。当“赵氏变法”以磅礴混沌之姿震动书坛,赞美与骂声同样震耳欲聋。为何圈内尊为圭臬,群众却直呼“丑书”?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位颠覆者的精神宇宙。
1、传统根基的极致锤炼
幼承家学,师从嘉兴名宿徐墨农,唐楷晋帖浸润骨髓。廿载深耕颜柳,二王法度信手拈来,汉隶北碑皆化笔下筋骨。这般扎实功底,本可安稳成就“海上名家”美誉,却成了他日后变法时最决绝的背叛对象。
2、衰年变法的惊天勇气
六十退休之年毅然出走,携干粮踏遍全国碑林。在汉魏摩崖前震撼失语,在残碑断碣间顿悟书法真谛。以皓首之龄抛弃娴熟技法,如同勇士亲手折断惯用的长剑,重铸属于灵魂的兵器。
3、碑帖融合的混沌美学
将北碑的雄浑崩裂与帖学的流转气韵熔于一炉。墨色似泼岱岳云海,线条如裂千年古岩。作品中既有《张迁碑》的拙朴筋骨,又见《瘗鹤铭》的苍茫气象,开创“浑厚中见空灵,破碎中蕴圆融”的独门语汇。
4、争议背后的超前意识
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大众尚沉浸在甜美书风时,他率先提出“既要写得好,更要写得不好”——这种反技巧的哲学思考直指当代艺术核心。被骂“丑书”因审美代差,如今重看其作品,恍觉是写给未来的书法宣言。
5、精神突围的孤勇者
在赞誉与质疑的旋涡中坦言:“观众愈少,我愈自由”。不要粉丝追捧,宁可要三五知音的心领神会。这种对抗流俗的定力,源自对艺术本质的深刻自信,堪称当代艺术家的精神范本。
6、海派书法的破局者
打破海派书法精致化窠臼,注入金石气象与生命力度。其探索直接影响后来者敢于突破笔墨禁区,催生当代书法的多元格局。没有他的“冒险”,就没有今日书坛的百花齐放。